根管治療完成後之牙齒,由於牙齒結構受到改變,碰到硬物或不當之咬合力量,容易斷裂,牙醫師會建議以牙冠復形,一般的填補則有牙齒斷裂導致拔牙之風險。 根管治療後無法保存的原因:牙齒之根管型態並非一成不變,加上口腔內不同的細菌存在複雜的根管系統,例如:因為額外根管、根管堵塞或副根管的存在而造成發炎,以致於需要重新治療或拔牙。 保險醫事服務機構醫療服務點數申報資料

診所指標值≧分區指標值或全國指標值 表示民眾在該醫院牙科或牙醫診所治療後的「乳牙根管」90天保存比率較高。 診所指標值<分區指標值或全國指標值 表示民眾在該醫院牙科或牙醫診所治療後的「乳牙根管」90天保存比率較低。 指標計算係以健保醫療費用申報資料,考量健保申報資料欄位有限,無法反應完整醫療過程與結果。指標數字的表現可能為多重原因造成,僅能呈現部分成效或結果,醫療適當性仍需就病人情形由醫療專業認定,不應直接認定反應品質,請使用者解讀時審慎。
 指標定義 分子: 醫事機構每季就醫病人乳牙根管治療後90天內再施行乳牙根管治療、乳牙多根管治療顆數或拔牙顆數。 -
乳牙根管治療:健保代碼90016C -
乳牙多根管治療:健保代碼90018C -
拔牙顆數:健保代碼92055C 分母: 醫事機構每季乳牙根管治療顆數 計算公式: 1-(分子/分母) 資料範圍:每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