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立健保投保單位者請點選「成立健保投保單位」,
*已成立者點選「離開」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持轉診單住院出院後,之後回診是否適用視同轉診規定?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才招募
意見信箱
廉政園地
English
兒童版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大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搜尋
熱門點閱單元:
網路申辦及查詢(投保單位)
保險費計算
網路申辦及查詢(一般民眾)
關於健保署
健保署組織與執掌
署長李伯璋
副署長李丞華
副署長蔡淑鈴
組織與職掌
歷任總經理、局長及署長
署長交接典禮
全民健康保險的願景
健保署殊榮
關於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簡介
服務據點
業務懶人包
常見問答
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
全民健保Logo
貼圖下載
研討會
健保服務
網路櫃檯
健保卡相關申辦
補充保險費作業申辦
承保網路櫃檯
就醫費用退費申辦
保險費繳納
其他申辦服務
健保表單下載
投保相關表單
轉帳約定繳費單
補充保險費表單
健保卡相關表單
醫療相關表單
藥品特材相關表單
各區業務組表單
特約醫事機構
其他
投保與保費
保費計算與繳納
補充保險費
投保與異動
投保單位成立與異動
保險費查核作業
弱勢協助
健保卡申請與註冊
如何申辦健保卡
健保卡註冊
公布欄
問題集
健保卡資料下載區
健保與就醫紀錄查詢
健康存摺 My Health Bank
特約醫事機構上傳民眾自費檢驗(查)結果
行動快易通 APP
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
特殊造影檢查影像及報告申請
全民健康保險鼓勵醫事服務機構即時查詢病患就醫資訊方案(含上傳格式)
保險對象事前審查案件進度查詢
健保醫療費用
就醫費用與退費
醫療費用申報與給付
專業醫療審查
健保醫療計畫
其他疾病照顧計畫
其他居家相關醫療服務
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
安寧療護(住院、居家、共照)網路查詢服務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
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計畫
衛生福利 e 寶箱
健保醫療服務
院所查詢
轉診
就醫申訴
就醫資訊
民眾緊急狀況處理
特約申請與變更
違規醫事機構資訊
重大傷病專區
慢性病與處方箋
健保醫療辦法
健保藥品與特材
健保藥品
健保特殊材料
行政協助業務
油症患者就醫
預防保健
法定傳染病(包含登革熱NSI抗原快速診斷試劑、流感疫苗及兒童常規疫苗接種作業)
行政協助業務相關規定
健保資料站
政府資訊公開
組織與職掌
法律、中央法規標準法所定之命令
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7條規定公開事項
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國家賠償事件統計表
醫療品質資訊公開
健保業務報告
施政計畫
健保業務執行報告
利用媒體通路進行政策宣導執行情形
重要財務資訊
全民健康保險費率精算報告
公益捐款
機關或團體之補(捐)助
預算、會計報告與決算
健保業務概況月報
會議議程及紀錄資訊
內部控制聲明書
委託研究
書面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健保基金會計制度
廢品標售公告
健保統計資料
全民健康保險統計
全民健康保險統計動向
重要統計資料
醫事服務機構財報公開
違規醫事機構資訊
健保民意調查
國家賠償事件統計表
健保檔案應用預約申請
癌症費用排行
健保資料開放
健保開放資料
醫療評估報告
醫療科技評估報告
健保雙語詞彙
雙語詞彙
讀書趣專區
讀書趣專區
國際疾病分類第 10 版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
健保法令
全民健保法相關法規
最新全民健保法規公告
英譯健保法規
大法官會議解釋
全民健康保險法函釋查詢
重要政策
厝邊好醫師 社區好醫院
專業醫療審查
二代健保
健康存摺 My Health Bank
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
慢性腎臟病防治
慢性腎臟病防治
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
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
108年度學生實習計畫
菸害與菸捐
醫療資源不足改善專區
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
中心簡介
申請作業簡介
收費標準
作業要點
審查原則
表單下載
檔案欄位勾選表
檔案譯碼簿
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結案作業系統
全民健康保險資料人工智慧應用服務試辦
中心簡介
作業要點
申請作業及表單下載
檔案譯碼簿
影音文宣
出版品
政府出版品
電子報
電子報
宣導素材
網路櫃檯
健保卡相關申辦
申辦健保卡櫃台
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
「申辦健保卡」網路預約
補充保險費作業申辦
補充保險費作業區
承保網路櫃檯
承保網路櫃檯
承保業務網路服務專區
就醫費用退費申辦
自墊醫療核退案件辦理進度查詢系統
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線上登打作業系統
自墊醫療費用核退核定通知書影本下載
保險費繳納
全民健康保險健保費繳納專區
保費繳納方式
委託轉帳代繳健保費約定書
投保單位補印繳款單作業
「申辦保險費分期繳納」網路預約
其他申辦服務
居家輕量藍牙方案
健保檔案應用申請
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健保表單下載
投保相關表單
保險費表單
投保資格與異動表單
轉帳約定繳費單
委託轉帳代繳全民健康保險費約定書(108.01.03更新)
委託轉帳代繳全民健康保險費約定書(信用卡版)(107.09.27更新)
補充保險費表單
二代健保書表及檔案格式
健保卡相關表單
醫療相關表單
居家照護
重大傷病
轉診表單
門診處方箋
新增診療項目及現有診療項目修訂申請
精神社區復健(99.12.30 新增)相關申請表單
特殊造影檢查影像及報告申請(原特定檢查資源共享試辦計畫)
其他表單
藥品特材相關表單
建議書表格下載及填表說明
各區業務組表單
臺北業務組專屬表單
北區業務組專屬表單
中區業務組專屬表單
南區業務組專屬表單
高屏業務組專屬表單
東區業務組專屬表單
特約醫事機構
特約醫事機構
其他
其他
:::
FAQ
什麼是分級醫療?
分級醫療有什麼好處?
106年4月15日部分負擔調整的內容?
為什麼要推門診減量?
門診減量會不會影響民眾就醫權益,有何配套措施?
醫師如何協助民眾轉診?
健保署如何協助醫療院所將轉診病患的資訊有效率的傳送轉出、轉入院所?
拿轉診單一定掛得到號嗎?
被轉診到接受轉診的院所後,可以一直留在該院所接受治療嗎?
轉診的醫療院所與科別如何決定?(1060509更新)
轉診單上的轉診醫院為A醫院,病患可改到B醫院就醫嗎?
診所可應民眾要求開立轉診單嗎?
中醫、牙醫診所可開立轉診單嗎?
健保署有電子轉診系統可供使用嗎?
診所沒有與健保署電子轉診平台連線,遇到需要轉診的病人怎麼辦?
醫師為病患開立轉診單時,需要幫病患安排就醫日期、掛號等程序嗎?
基層院所協助病人轉診至醫學中心,對行動不便與老年人而言,交通是一大問題,是否可以規劃配套措施?
因病情嚴重需轉診至醫學中心,醫院是否可以讓轉診民眾優先看診,縮短等候及看診時間,俾利即早適當治療,以減輕身體不適?
電子轉診和之前的書面轉診有什麼不同?
國健署提供的預防保健檢查,結果異常就醫算不算轉診?
診所醫師如直接請病人自行去大醫院看診,不願開立轉診單,病人應如何處理?
病人同意A院所之醫師協助轉診效期是90天,請問病人同意該院所的協助轉診是一次有效還是終身有效?
民眾是否需要逐級轉診?
電子轉診平台上「已掛號」是指什麼意思?
因醫學中心很難掛號,這是不是轉診的誘因?
有多少家醫療院所設立電子轉診平台?
如果診所未予適當轉診之處理,病患如何因應?
現行體系醫院多有建立分級醫療及轉診制度,是否可以參考體系醫院轉診運作方式,以提升診所及醫院的合作?
一張轉診單可使用幾次?轉診單有效期限是多久?
轉診就醫後視同轉診之回診最多幾次?
持轉診單如何得到醫院之就醫安排?
持轉診單至急診就醫,之後回診是否適用視同轉診規定?
持轉診單住院出院後,之後回診是否適用視同轉診規定?
轉診目的非住院,經門診診療後轉住院,出院後之門診回診幾次視同轉診?
持轉診單至急診或門診手術就醫,之後回診幾次視同轉診規定?
分娩出院後六星期內首次回診或住院出院後1個月內首次回診視同轉診,有無限定須經轉診收住院方適用規定?
轉診當日或轉診後之回診,同日內看2科,算回診幾次?(1060509新增)
轉診至醫院門診骨科相關疾病,經醫師認定需繼續門診診療,期間因其他疾病原因住院,骨科轉診就醫之回診是否仍視同轉診?(1060509新增)
民眾在醫學中心做化療,但是離家距離遠,如果化療的治 療用藥已確定,可以轉診至基層院所延續療程嗎?(1060516新增)
基層院所開立轉診單時是否能指定醫師?(1060531編號更新)
急診病患是否適用轉診規定?(1060531編號更新)
家中長者一直都在大醫院拿慢性病的藥,可以改到基層院所看診拿藥嗎?(1060531編號更新)
住院期間如醫院限於設備,是否可轉診?(1060531新增)
轉診制度是否可以基層診所將個案轉至基層診所(平行轉診)?(1060531新增)
轉診制度是否會導致民眾醫療糾紛問題?有無因應措施?(1060531新增)
拿轉診單到醫院掛號,當日掛號是否可立即安排就診?或需再預約其他時間?(1060519新增)
質子治療中心是否可應用轉診概念?(1060519新增)
本次調整部分負擔的目的為何?
本次將調整的部分負擔有幾種?
調整後門診、急診部分負擔的金額是多少?
民眾到急診後如何知道自己的檢傷分類是第幾級?
本次部分負擔調整對偏遠地區有影響嗎?
低收入戶、榮民、傷殘身障人士,部分負擔會調整?
分級醫療對習慣在醫院就醫的慢性病患有什麼影響?
急診檢傷分類3、4、5級部分負擔的申報代碼會改變嗎?還是跟1、2級一樣?
因治療或復健所需之醫療設備僅只有大醫院才有(如接受高壓氧治療),病人無法在診所就醫治療(如復健有6次治療次數,但仍需回診評估再治療),回診或於大醫院接受治療期間是否亦需要負擔調漲後之部分負擔?
門診基本部分負擔可減輕、減免的基準為何?
視同轉診之回診醫院計價櫃台如何認定,申報部分負擔代碼為何?
106年4月10日開立之轉診單,4月15日以後到醫學中心轉診就醫,請問部分負擔要收多少?
中、牙醫師開立之轉診單至西醫醫院,是否以西醫經轉診之部分負擔計收?
民眾經過轉診,即便部分負擔雖有調降,但仍需支付多次掛號費,是否有解決方案?
從基層診所轉診至地區醫院,是否減免部分負擔?(1060516新增)
病人轉診到大醫院治療後須回診,回診次數超過現在規劃的回診次數,部分負擔將如何收取?(1060516新增)
一例一休後,假日掛號或部分負擔是否應配合假日加班調高?(1060516新增)
如果偏遠地區診所醫療水準或設備能力不足,為避免延誤病情,民眾自行前往醫學中心就診也要加收部分負擔嗎?(1060516新增)
民眾未告知醫學中心本身為轉診病人,因而被收取較高的部分負擔,事後是否可要求退費?(1060519新增)
生病時,如何判斷該去診所還是醫院就醫?要怎麼選擇自己的家庭醫師?
假日時,身體不舒服想看醫師怎麼辦?
健保署的APP可以查詢醫療診所開診情形嗎?
部分專科診所看診假日開診率低,仍需要到大醫院掛急診,假日診所開診率資料,可否再細分科別統計?(1060516新增)
診所的醫療品質和醫院一樣嗎?
病患換了看診醫院,要如何讓醫師瞭解病歷?
民眾無法自行判斷疾病嚴重程度,亦無值得信賴的醫生可諮詢,能否提供檢傷標準讓民眾判斷病情?
診所醫師治療品質良莠不齊,在就醫資訊不對稱的時候,病人到診所就醫並無法辨識品質及疾病治療方式,健保署有無提升診所醫師治療品質之作為?
根據統計,未來基層院所診療數量會大幅萎縮,是否能預估基層院所的占比提升率?
分級醫療對於慢性病處方箋的病患是否有配套?由醫療處置著眼,慢性病患回歸基層院所就診,其支出是否較高?如若回歸基層院所就診能得到持續性及全面性照顧,慢性病處方箋是否失去原來的意義? 實務上,基層院所開立三個月慢性病處方箋之情形如何?
是否可提供醫師別醫療品質資訊?(1060516新增)
民眾因假日或出國需要,是否可以請醫師開立備用藥物?(1060516新增)
是否可以選專科醫師擔任家庭醫師?(1060516新增)
請問信義路二門診中心屬於哪一種醫院層級?(1060516新增)
非專科醫師看特定專科疾病並開立藥方是否可行?(060519新增)
中醫用藥是否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1060519新增)
病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要求基層院所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1060519新增)
基層院所常對民眾說:「只能用簡表開三天藥」,這種情況可以改善嗎?(1060519新增)
轉診後,基層院所開立的藥跟醫院學中心開立的藥會是同等級嗎?(1060519新增)
基層醫療院所可以拿到和醫學中心一樣的兒童專用藥劑,而不是磨粉及糖漿藥水?(1060519新增)
基層院所藥袋標示是否可以跟醫學中心一樣清楚,並且是一袋一藥?(1060519新增)
健保署是否能提供藥局資訊,讓民眾查詢有完整包裝、完整標示和提供藥物諮詢的藥局? (1060519新增)
政府要民眾就近找 "厝邊好醫師" ,民眾相信基層院所也一定有好醫師,但是要如何找到 ?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民眾解決問題? 政府既然要推厝邊好醫師,可以提供民眾諮詢專線嗎?可以推薦適合的厝邊好醫師嗎 ? 民眾已經習慣在大醫院看病,如果要找一個診所的醫師當家庭醫師,究竟該如何選擇? (1060519新增)
轉診的制度實施後,民眾看任何病都到同一個診所就診,或是分別到不同專科診所看病?(1060519新增)
誰能保證診所的品質?若被誤診,誰能負責?若小診所的基本檢驗設備不足,將病人轉診到大醫院卻又被轉回小診所,會因此延誤治療時機嗎?小朋友持續發燒,民眾覺得需要轉診到比較大的醫院去,但是診所醫師認為帶回家觀察就好,民眾一方面擔心是診所醫師輕忽了病症,另一方面也怕是自己過度緊張。是否能提供判斷基準?(1060519新增)
每家基層院所都會聘合格的護理人員協助看診及服務嗎?(1060519新增)
醫院有評鑑區分基本品質要求,健保署支持基層院所應進行評鑑或接受民眾評比推薦嗎?(1060519新增)
假設醫院轉診中心從電子轉診平台收到掛號訊息,是否可以設計一個URL介面,可以讓轉診中心人員知道今天從診所轉診平台的所有掛號名單嗎?另醫師登錄相關轉診病摘、醫囑至VPN,仍需醫師的醫事人員卡才能上傳,是否能提供上傳的XML頁面,由轉診中心即可進行批次作業上傳至VPN?
健保署的電子轉診平台資料透過VPN傳輸,與醫院自己跟原合作診所連結的電子轉診平台造成雙重作業,是否一定要使用健保署的電子轉診單?若基層院所使用紙本轉診單,醫院需轉換為電子轉診資料?電子轉診單是否需要印下來歸檔病歷嗎?
於電子轉診平台開立轉診單後還需要列印書面轉診單嗎?
基層院所使用紙本轉診單,醫院仍完成即時上傳電子轉診單是否有補助費用5點?
電子轉診單是要等到病患確定到接受轉診醫院再掛號,還是須事先幫病患掛號呢?
未參加電子病歷計畫之牙醫院所是否不能上傳電子轉診個案資料?
接受端院所是否有能力於online回復轉診單上所有的需回復的欄位?
為提升轉診效果,是否能將HIS系統連線至本署電子轉診平台?
轉出院所協助病患轉診掛號時,常掛不上號,而且部分接受端醫院有初診病患不能使用網路掛號的限制,轉出院所該如何處理?
若轉出個案病情複雜,需多方會診,接受端院所如何於電子轉診單上回復治療結果?
若轉出院所不知道接受端院所的機構代碼,如何為病人辦理轉診?
支援醫師也可使用電子轉診平台嗎?
會不會因病人堅持要到指定醫院等因素造成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轉診率?
醫院的接受轉診比率會不會造成醫院的醫療負擔?
轉診目前還是到轉診中心櫃台掛號?
轉診平台系統可否儘速與醫療院所之HIS系統進行聯結?
基層院所開立電子轉診單時,病人基本資料無法直接帶出, 該如何處理?(1060516新增)
健保署的電子轉診單是否與現有HIS系統結合,並能自動將中文病名轉化、帶入ICD-10-CM/PCS代碼,節省醫師登入病患基本資料時間及提高正確率?
基層院所透過電子轉診平台將個案轉診至醫學中心,醫學中心並未透過平台回復,而是以書面資料回復,轉出院所該如何處理?(1060505新增)
分級醫療推動是否訂立績效評估指標?如果績效好,部分負擔會繼續往上調高嗎?如若績效不彰,會將此次調高的部分負擔歸還給民眾嗎?會定期檢討嗎?
近年來,健保署持續推行分級醫療策略,但成效都不太好,本次的策略與以往有何不同?
若醫界對轉診作業配合度不高,是否有管理或課責機制?(1060505新增)
您對此網頁資訊及功能滿意度?
thank you!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
首頁
重要政策
厝邊好醫師 社區好醫院
FAQ
持轉診單住院出院後,之後回診是否適用視同轉診規定?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大
:::
持轉診單住院出院後,之後回診是否適用視同轉診規定?
診療目的為住院治療,於住院診療後出院,依轉診實施辦法第11條第1項第4款,住院出院後一個月內之首次回診,方視同轉診。
您對此網頁資訊及功能滿意度?
thank you!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