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期腎臟病前期病人最近六個月有測量血清白蛋白之病人數百分比
|
|
臨床研究顯示,降低蛋白質攝取能減緩慢性腎臟病惡化。因為高蛋白飲食可能造成腎絲球廓清率數值增加,導致腎臟損傷,降低蛋白質攝取雖能減緩腎臟功能喪失,但不易維持身體所需熱量;長期熱量及蛋白質不足,易造成肌肉流失、營養不良、惡病質及發炎等蛋白質能量消耗症(PEW),使得腎臟功能更為惡化, 因此,如何維持並補充熱量,是慢性腎臟病照護重要議題。
- 分母:18 歲以上因慢性腎臟病就醫至少3個月且從未洗腎者。
- 分子:分母病患最近6個月有檢查血清白蛋白人數
- 18 歲以上:統計期間內最後一個月─出生年月≧216(12個月*18)。
- 慢性腎臟病:門診二次或住診一次,主/次診斷任一碼ICD9_CM_CODE前3碼為585(105年1月起ICD10_CM_CODE全碼為:N184、N185、N186)。
-
從未洗腎:以最後一次就醫資料的費用年月跨院往前追2年從未申報以下醫令代碼的個案:
- 腹膜透析:58002C、58009A、58009B、58010A、58010B、58011A、58011AB、58011B、58011C、58012A、58012B、58017B、58017C、58026C、58028C。
- 血液透析:58001C、58019C、58020C、58021C、58022C、58023C、58024C、58025C、58029C。
- 其他透析:58018C、58027C、58030B。
- 血清白蛋白檢查醫令代碼:09038C。
|
|
|
|
|
末期腎臟病前期病人至少每六個月檢測一次血色素的比率
|
|
研究證實,長期嚴重貧血(血紅素< 9 g/dL)會導致心室肥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生活品質變差及長期存活率下降;由於慢性腎臟病患是慢性貧血好發族群,研究指出,改善貧血不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甚至可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速度;若能適時評估並治療貧血,不但可改善慢性腎臟病患的預後及生活品質,甚至可延緩腎功能惡化。
- 分母18 歲以上因慢性腎臟病就醫至少3個月且從未洗腎者。
- 分子:分母病患最近6個月有檢查血色素人數
- 18 歲以上:統計期間內最後一個月─出生年月≧216(12個月*18)。
- 慢性腎臟病:門診二次或住診一次,主/次診斷任一碼ICD9_CM_CODE前3碼為585(105年1月起ICD10_CM_CODE全碼為:N184、N185、N186)。
-
從未洗腎:以最後一次就醫資料之費用年月跨院往前追2年從未申報以下醫令代碼的個案:
- 腹膜透析:58002C、58009A、58009B、58010A、58010B、58011A、58011AB、58011B、58011C、58012A、58012B、58017B、58017C、58026C、58028C。
- 血液透析:58001C、58019C、58020C、58021C、58022C、58023C、58024C、58025C、58029C。
- 其他透析:58018C、58027C、58030B。
- 血色素檢查醫令代碼:08003C、08011C、08012C、08082C、08014C。
|
|
|
|
|
|
|
末期腎臟病前期病人一年內有做血脂檢查之病人數百分比
|
|
研究顯示,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越高,腎功能下降速度越快;而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偏高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腎功能下降風險也較大。相對地,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會降低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因此若能適時評估並控制血中膽固醇濃度,可延緩腎功能惡化。
- 分母:18 歲以上因慢性腎臟病就醫至少3個月且從未洗腎者。
- 分子:分母病患最近1年有檢查血脂人數
- 18 歲以上:統計期間內最後一個月─出生年月≧216(12個月*18)。
- 慢性腎臟病:門診二次或住診一次,主/次診斷任一碼ICD9_CM_CODE前3碼為585(105年1月起ICD10_CM_CODE全碼為:N184、N185、N186)。
-
從未洗腎:以最後一次就醫資料的費用年月跨院往前追2年從未申報以下醫令代碼的個案:
- 腹膜透析:58002C、58009A、58009B、58010A、58010B、58011A、58011AB、58011B、58011C、58012A、58012B、58017B、58017C、58026C、58028C。
- 血液透析:58001C、58019C、58020C、58021C、58022C、58023C、58024C、58025C、58029C。
- 其他透析:58018C、58027C、58030B。
- 血脂檢查醫令代碼:09001C、09004C、09044C。
|
|
|
末期腎臟病前期病人最近六個月有測量血清鈣或磷之病人數百分比
|
|
磷離子代謝異常與腎功能惡化有關,研究指出,高血磷是慢性腎臟病惡化重要的危險因子,因此藉由營養諮詢及服用適當藥物,適時評估並控制血中鈣或磷離子濃度,可延緩腎功能惡化。
- 分母:18 歲以上因慢性腎臟病就醫至少3個月且從未洗腎者。
- 分子:分母病患最近6個月有檢查鈣或磷人數
- 18 歲以上:統計期間內最後一個月─出生年月≧216(12個月*18)。
- 慢性腎臟病:門診二次或住診一次,主/次診斷任一碼ICD9_CM_CODE前3碼為585(105年1月起ICD10_CM_CODE全碼為:N184、N185、N186)。
-
從未洗腎:以最後一次就醫資料的費用年月跨院往前追2年從未申報以下醫令代碼之個案:
- 腹膜透析:58002C、58009A、58009B、58010A、58010B、58011A、58011AB、58011B、58011C、58012A、58012B、58017B、58017C、58026C、58028C。
- 血液透析:58001C、58019C、58020C、58021C、58022C、58023C、58024C、58025C、58029C。
- 其他透析:58018C、58027C、58030B。
- 血液生化學檢查鈣、磷醫令代碼:09011C、24007B、09012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