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前3名研究領域為循環系統共6篇、影響健康狀態與醫療保健服務接觸因素共6篇、傷害、中毒與外因造成的其他影響結果共6篇,發表期刊為 JAMA Internal Medicine &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Medicine。
- 十二月精選論文:台灣針灸治療後神經損傷的發生率
針灸是華人中很常用的中醫(另類療法)治療方式,尤其在止痛及慢性症狀改善方面,但由於是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可能會無意中導致神經損傷。本研究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傳統醫學研究所團隊從台灣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回顧性收集2000年至2018年的資料進分析。從資料庫中找到 886,753 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共 14,507,847 次,發現了 8361 例個案於針灸後有神經損傷,發病率約為每 10,000 次手術中 5.76 例。
研究結果發現,常見會合併神經功能受損的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硬化、慢性腎病、帶狀皰疹、肝炎病毒、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失智症和腦血管意外等的多種合併症與針灸後神經損傷的風險升高有關。作者提醒: 除了疾病影響外,年齡增長也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另外,由於技術的成熟改善,發生率也由過去到現在有逐年下降趨勢。
Lin CL, Chern A, Wang MJ, Lin SK. Incidence of nerve injury follow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s in Taiwan. Complement Ther Med. 2023;1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