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NHI_LOGO

分區業務組

健保署與6個分區業務組提供在地化的服務,各縣市共設立7個聯合服務中心及22個聯絡辦公室

更多資訊
:::


我國健保IC卡科技領先世界,國際組織「亞太智慧卡協會 (Asia Pacific Smart Card Association,APSCA)」邀請中央健康保險局於今年六月廿日至廿二日在臺北合作舉辦「第一屆醫療智慧型IC卡論壇」國際研討會,預計將有三十幾個國家與地區的政府機關、醫療機構、IC研發與生產企業與會,切磋新一代醫療IC卡的技術與使用規範。中央健康保險局與亞太智慧卡協會於二月一日在健保局簽署關於此項活動的備忘錄。
臺灣在健保IC卡的發展與成就,一直相當受到國際上的矚目,事實上也具有技術領先的地位。技術先進國家如德國、法國、澳洲等,在健保IC卡的研發與推行的進度都落在我國之後。我國健保IC卡已於民國 93 年全面開始使用,而前述國家在相同等級技術的健保IC卡卻仍在測試階段。這些國家目前所發行的IC卡功能極其有限,且相對於我國人人有卡的情況,僅限於少量發卡,技術難度較低。因此,近幾年來,不論是來訪健保局的外賓,或是健保局應邀於國際研討會中演講,健保IC卡一直都是熱門的議題,國際上對於臺灣能夠成功推行全國感到欽佩。

這項國際研討會的舉辦,將可讓世界各國廣泛瞭解我國在健保IC卡的成就,並且可將我國健保IC卡在提升醫療品質、增進就醫便利、傳染性疾病的追蹤與管控、以及節制醫療費用的應用上與各國分享經驗。
國際上也有許多國家在推行智慧型醫療卡,但是都遭遇到許多阻礙,未能像臺灣一樣全國使用,以德國為例,推行智慧型健保卡已行之有年,但是一直都還在測試階段,主要原因是國內民眾的反對,西方國家對於隱私權的保護異常謹慎;法國雖已從1998年起推行智慧健保卡(Sesam-Vitale cards),目前也在規劃第二代的健保卡(Vitale 2 Card),但是因之前發生有人成功使用偽造的健保卡就醫的案例,該國也是一直有反對的聲浪。隱私與安全,是各國智慧醫療卡無法成功推行最根本的原因,臺灣健保 IC卡在規劃之初,這些都是最主要考量的因素,健保 IC卡不論是在卡片本身的防偽上或讀卡機資料的取讀上,都有加裝安全模組,任何不當的企圖,保護系統自動被感應,而讀取的資料上傳時,也都有加密,防止資料被盜用的情況發生。

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醫療資訊化是時勢所趨,而民眾看病時最先使用的就醫憑證-健保卡,為促進醫療資訊化最重要的連結器,臺灣的健保IC卡,則是一個成功的範例,成功連結醫療院所與健保局間資料的傳遞,也為傳染性疾病建立了一個防護網。有鑑於此,亞太智慧卡協會﹝Asia Pacific Smart Card Association﹞邀請健保局於96年6月20至22日共同舉辦「第1屆亞太智慧型醫療卡論壇」,邀請國際上正在規劃智慧型醫療卡的相關政府部門、發卡機構等,相互討論現行或正在規劃中的智慧醫療卡系統,發展一個智慧醫療卡的最佳方式。

臺灣健保IC卡,自民國93年開始全面使用,不但使民眾就醫更為方便,也進而獲得許多效益:

一、整合現行就醫憑證,一卡到底:健保IC卡一張卡片可整合現有健保所有就醫憑證的功能,卡片除印有保險對象的基本資料及照片,並於卡片中註記重大傷病證明、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實施健保 IC卡後,可免除紙卡蓋滿6格後須換卡的不便,也節省換卡成本約27億元/年。

二、節制醫療費用支出:透過健保IC卡的即時上傳及儲存資料功能,健保局在查核醫事服務機構虛報、浮報醫療費用或異常刷卡及避免重複醫療檢查檢驗(CT, MRI)上,有效減少支出,以94年「健保IC卡刷卡異常專案」稽核為例,追扣罰金額約2.4億元。

三、傳染性疾病之控制與追蹤:在爆發SARS期間,IC卡發揮其即時上傳就醫資料的便利性,可以追蹤病人曾經去過被感染之醫療院所,進而即時處理,而目前全球所面臨之禽流感威脅,也可以透過健保IC卡來即時監控。

目前德國正在測試第二代的健保卡(e-Health),將增加卡片容量,目的希望能放入醫師的診斷、用藥等,取代原本只有顯示病人姓名,地址及保險號碼的舊卡;法國目前也在規劃第二代的健保卡(Vitale 2 Card),將從原本只能容納3 kilobytes的容量,增加到32kilobytes,且新卡將會放入持卡人的照片。不管是德國或是法國規劃中的新卡,臺灣的健保IC卡在規劃之初,都已經想到了,未來健保局將更加努力於隱私權保障及安全機制建立,並持續與社會溝通,建立共識,希望能將原本規劃的功能能一一展現,達到醫療電子化之目標。

檔案下載

發布日期
更新日期
瀏覽人次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