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NHI_LOGO

分區業務組

健保署與6個分區業務組提供在地化的服務,各縣市共設立7個聯合服務中心及22個聯絡辦公室

更多資訊
:::

臺灣地區糖尿病腎病變病患人數逐年增加,已成為末期腎臟疾病最主要病因,根據美國腎臟病資料登錄系統 (USRDS) 年報,臺灣在 2004年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發生率為世界第一,其中近四成是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末期腎臟疾病患者需接受長期透析治療,於95年之照顧醫療費用高達275億。如果能積極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罹患率,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避免長期透析治療之不便與痛苦,也可為國家節省許多醫療資源。然而,大多數糖尿病患在罹患糖尿病腎病變初期,並未出現明顯的症狀,必須藉由尿液或血液檢查來發現。

目前對於糖尿病腎病變的篩檢,臨床上常用以下3種方式檢查:
一、 血清肌酸酐檢查(serum creatinine examination):透過血清肌酸酐檢查數值可推估腎絲球廓清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瞭解糖尿病人的腎臟功能情形。利用血清肌酸酐值推估腎絲球廓清率的計算方式可於臺灣腎臟醫學會「慢性腎臟病防治衛教網」下載使用 (網址[連結])。
二、 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Microalbumin examination):腎病變最早的臨床證據就是尿液中有一些不正常但是微量的白蛋白(albumin),本項檢查是目前臨床上用來篩檢糖尿病腎病變最早期的指標,藉由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微白蛋白尿的發生。
三、 尿液生化檢查(Urine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如果糖尿病人呈現蛋白尿可能是腎臟或其他器官發生問題的警訊,必須進一步檢查。
血清肌酸酐檢查支付代碼為09015C、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支付代碼為12111C、尿液生化檢查支付代碼為06013C,以上3項檢查民眾不論在醫院或診所接受檢查健保局都有給付,診所如果限於設備也可以以轉檢方式進行檢查。
為瞭解臺灣地區糖尿病患者接受前述檢查的情形,健保局統計95年約96萬名糖尿病患接受以上3項檢查的比率,一年中曾接受血清的肌酸酐檢查的人數約占全體糖尿病人的65.51%,還有約33萬人並未接受檢查;接受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人數約占11.13%,還有約85萬人未接受檢查;執行尿液生化檢查人數僅占16.83%,還有約80萬人未接受檢查(統計資料詳如附表)。
藉由準確的實驗檢查早期發現腎臟病,儘早施行腎臟病的保護性治療並積極調整生活中的危險因素,可減緩腎臟功能的持續惡化。健保局呼籲糖尿病人應定期接受血清肌酸酐、尿液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的檢查,以及早發現問題。此外,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檢驗與評估所看診糖尿病人的腎功能,更是診治醫師的重要責任。

檔案下載

  • pdf檔
    1. pdf
      11 KB
  • xls
    1. ods
      21 KB
發布日期
更新日期
瀏覽人次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