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 601B肝抗病毒用藥健保給付範圍擴大
- 602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 健保邀集專家討論
- 603健保署「全國偏鄉醫師人力需求平台」守護偏鄉居民健康
- 604用故鄉話 說給您聽-外籍配偶加保的貼心服務
- 605春節緊急就醫有保障 健保雲端為您護健康
- 606新春就醫2撇步,健保陪您過好年
- 607牛轉錢坤,過好年 健保貼心好過年
- 608防範農曆春節常見傷病,平安歡度佳節
- 609健保諮詢專線春節服務不打烊,避免詐騙好安心
- 610HAPPY牛YEAR 看診查詢快易通 行動健保處處通
- 611春節連假 健保費可以這樣繳
- 612春節就醫好查詢,闔家團聚好放心
- 613「照」過來! 掌握雲嘉南開診資訊,春節就醫「免驚」
- 614多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提供病患更多用藥選擇
- 615免臨櫃,手機輕鬆按健保卡送到家
- 616雲嘉南公所服務再升級,代辦健保費分期手續
- 617防疫、環保、省荷包-申報健保承保異動神器您使用了嗎?!
- 618健保醫療守護大台南,國際扶輪社捐贈行動診療車-成大醫院行動診療車捐贈儀式
- 619有關支付標準「中醫之藥費及藥品調劑費」章節,本署不修訂通則
- 620健保署今召開「健保資料再運用及個資隱私保護」專家討論會
- 621國際扶輪社捐贈醫療巡迴車到南投 偏鄉醫療更精進 李伯璋署長頒贈感謝狀
- 622超商繳健保費限額提高至3萬元 再新增行動條碼繳費新措施
- 623國際醫院聯盟認證 全民健保防疫即刻守護台灣 再度成為各國學習典範
- 624提升暫付金額免徵所得稅
- 625「東區遠距醫療•守護偏鄉民眾健康」歲末感恩記者會 穿越時空e到您‧健康AI零距離
- 626公所逗陣疫起相挺 健保服務最暖心
- 627健保醫療深入偏鄉,積極連結民間資源,國際扶輪社拜會李伯璋署長,一同守護偏鄉民眾健康
- 628~健保用心・扶輪有情・慈濟有愛~國際扶輪社捐贈慈濟醫院超音波醫療巡迴車,嘉惠秀林鄉民提升就醫可近性
- 629健保服務在地化深獲民眾肯定 健保署表揚雲嘉南地區績優公所
- 630「健保大數據跨域合作 數位科技防疫新典範」 健保署榮獲第三屆政府服務獎
- 631健保傳愛 就醫無礙–金門及馬祖離島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成果記者會
- 632提升暫付金額分期攤還 修法免計息
- 633健保署與泰國國家健康安全局共同分享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於COVID-19之因應 成果豐碩
- 634臺菲健康保險體系如何因應COVID-19疫情交流視訊會議
- 635蘋果公司公布臺灣2020年度熱門APP排行榜,本署「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勇奪APP下載排行冠軍
- 636回應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109年12月8日新聞稿 極端值管理收費 調降大於調升
- 637健保醫療雲端查詢系統,強化科技防疫,提升用藥安全
- 638頑固性癲癇病人的一大福音,「迷走神經刺激醫材」自109年12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
- 639健保署榮獲109年度政府機關國家永續發展獎
- 640健保跨域合作搭起弱勢關懷網
- 641健保醫療守護雲林,國際扶輪社捐贈若瑟醫院兒童行動診療車捐贈儀式,李伯璋署長頒贈感謝狀
- 642健保聯結工農漁會深耕服務,有夠讚!
- 643健保新增胃癌、乳癌及兒童白血病之藥品給付
- 644送醫療到山巔,智能照護更加值,健保署與高醫團隊攜手深耕高雄原鄉,訪視部落醫療現況
- 645翻山越嶺來看你,健保IDS縮短原鄉居民與醫療的距離-臺中市和平區梨山衛生所復健站揭牌啟用
- 646健保署榮獲「109年度政府資料開放應用獎」之生活(企業)應用組第一名
- 647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今盛大舉行,展現AI科技應用成果
- 648健保署榮獲2020數位轉型大獎(IDC DX Awards)之「臺灣及亞太區」最佳韌性組織獎(Special Award For Resiliency)雙料大獎
- 649健保攜手公所用心服務揪感心
- 650健保醫療守護金門離島 國際扶輪社-用愛行動送醫療巡迴車到金門
- 651歡慶健保25週年 南區業務組接棒舉辦「珍愛健保、向下扎根」活動
- 652歡慶健保25周年!蘇貞昌院長及陳時中部長受邀出席,健康存摺破500萬人登錄,再推新功能!
- 653健保署與林口長庚攜手發展「5G遠距」「眼科巡迴」等服務 守護復興區偏鄉住民
- 654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蒞臨馬祖 關心在地健保醫療服務
- 655多項突破性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提供重症病患用藥新選擇
- 656「全人照護 安居樂醫」居家醫療整合服務守護您
- 657健保愛 公彩情—弱勢關懷擁抱愛
- 658辦理「高屏澎藥事團體健保業務座談會暨感恩茶會」,感謝藥事團體及會員熱心公益、防疫有功
- 659C肝新藥治癒率高達98% 健保大數據找出潛在病人
- 660廢止109年6月8日8大類自付差額特材核定費用公告,加強異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