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本頁建議內容,由健保署委請社團法人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邀集相關領域專家訂定。
初階建議:
當我們覺得生活有目標或意義時,會更有動力、希望,也更能承受壓力。想讓生活更有方向,不一定要是什麼遠大的目標,其實每天做一點點,也能慢慢找回「有目標感」的感覺。
- 每天早上問問自己:「今天有什麼值得期待的?」、「我今天想做什麼事?」這樣的提問可以幫助我們對今天有個基本的方向。
- 寫一張「讓我快樂的清單」,列出十件讓你覺得開心、有成就感,或是能幫助別人的事,例如散步、煮飯、幫朋友加油,每週挑一兩件來做,讓生活多一些有意義的時刻。
- 每天做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小事,不需要多大,比如幫家人倒水、對同事說聲謝謝、傳個訊息鼓勵朋友,這些看起來微小的行動,也能讓你感覺自己是有影響力的。每天做一點,就能讓生活更有方向,也更有意義感。
進階建議:
當我們想在生活中建立明確的目標感,不只是忙碌過日子,而是希望生活的方向能和自己真正重視的事情連在一起,可以試試以下幾件事:
- 試著整理自己的價值觀,問問自己:「我重視的是什麼?」、「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把這些想法寫下來,會更清楚自己想往哪裡走。
- 選一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生活面向,例如家庭、學習、工作、社會服務,然後每週安排一個實際行動,像是陪伴家人一小時、看一本自己想學的書、或參加一次志工活動,讓行動符合你重視的價值。
- 建立一個「意義紀錄本」,固定每天記下一件讓你覺得有意義的事,不管大小,像是一段真誠的對話、完成一項挑戰,或堅持做了一件對你來說重要的事。這些累積起來的記錄,會幫你慢慢看見自己正在走一條有方向、有力量的路,也就越能有信心地說出:「我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