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本頁建議內容,由健保署委請社團法人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邀集相關領域專家訂定。
初階建議:
你可能聽過無數次「要多吃蔬菜」,但實際做起來真的不容易──外食只有一點點青菜,便當裡的配菜不一定是蔬菜。但蔬菜真的很關鍵,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鉀離子、維生素、礦物質和植化素,能幫助你穩定血糖、排便順暢、調節血壓,對慢性病控制很重要。你不需要一次吃很多,只要開始嘗試每餐增加一份煮熟蔬菜(約半碗至八分滿),例如:早餐蛋餅另外搭配一顆牛番茄;午餐選便當配菜時,以多選純蔬菜類為主,但需注意有些食物澱粉含量較高(例如芋頭、玉米、南瓜、馬鈴薯);晚餐煮湯時,可以多加些當季蔬菜或菇類等,並減少鹽巴。也可以在便利商店買熟蔬菜、冷凍蔬菜,讓吃菜更方便。你可以提醒自己──每一口蔬菜,都是在幫助你的腸胃道變健康、代謝更穩定。只要多吃一點蔬菜,身體就會慢慢給你正向回應。
進階建議:
如果你已經有每天吃蔬菜的習慣,可以再往「種類多元化、份量足夠」的方向進步,建議每天攝取3到5份蔬菜(約300至500克),並挑選不同顏色與種類,例如:深綠(菠菜)、紅色(牛番茄)、橘黃(胡蘿蔔)、白色(高麗菜)、紫色(茄子)。這些顏色背後是不同的植化素,有助抗發炎、穩定血壓與血糖。你也可以試著讓蔬菜成為主角,像是味噌野菜湯、地瓜炒空心菜、香菇炒甜椒。外食時,可以主動加點一份燙青菜。若工作忙,可使用冷凍蔬菜或便利商店熟食快速補足。每天練習「我的餐盤」,選擇適當的食物種類及份量,補充足夠蔬菜,你會發現不僅吃得清爽無負擔、排便順暢,連精神都變好。讓蔬菜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飲食中的配角,而是健康飲食最重要的升級元素。